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中国3D打印行业现状如何?政策推进初步发力

发布时间: 2018-4-24 10:42:47       浏览:

    摘要: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对23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数据统计,2016年规模以上增材制造企业总产值20.3亿元,比2015年的10.8亿元增长87.5%。2017年上半年总产值为11.6亿元,同比增长50.5%,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从产业构成看,增材制造装备、材料和服务的产值比例分别为50.1%、26.9%、23.0%,增材制造装备产值占一半。 


    一、产业格局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环渤海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多地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长江三角洲地区,具备良好经济发展优势、区位条件和较强的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增材制造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应用服务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增材制造产业链。珠三角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侧重于应用服务,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等地。此外,陕西、湖北、湖南等省份是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中心和产业化重镇,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安徽省也是增材制造产业的重要集聚区,芜湖市繁昌县的春谷3D打印智能设备产业园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 
 

   二、行业应用持续拓展深化

    增材制造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等高端设备制造及修复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初步成为产品研发设计、创新创意及个性化产品的实现手段以及新药研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工具,并且应用范围不断向医疗、建筑、服装、食品等行业领域扩展。武汉天昱凭借完全自主研发技术“铸锻铣复合增材”解决了3D打印强度问题,得到超细晶粒锻件,给GE、空客、商飞等企业提供核心部件3D打印服务,同时在冶金、武器装备、船舶海工领域等开展服务;西安铂力特针对航空航天极端复杂的精密构件加工制造问题,利用SLM技术解决了随形内流道、复杂薄壁、镂空减重、复杂内腔、多部件集成等复杂结构问题,每年可提供复杂精密结构件8000余件。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3D打印打印燃气轮机轴向旋流器工业化应用探索”项目,成功制备出符合性能要求的部件,可协助完成重型燃气轮机关键零部件的原型设计与优化。在核工业领域,中广核集团“金属3D打印应用于核电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利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制造核电站复杂流道仪表阀阀体,该阀体的材料化学成分满足国际核电标准RCC-M的要求,相比传统工艺可缩短制造周期,可满足小批量快速生产、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三、服务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为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行业组织相继成立,我国服务支撑体系正逐步完善。


    四、政策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加快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建设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在《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中,有8个规划提及增材制造,被列为研发、产业化和应用重点。2017年12月,工信部联合11部门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旨在规范行业,培养示范,促进行业发展。此外,北京市、陕西省、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黑龙江省等地也纷纷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指导本地产业发展。


    在局势一片大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行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才稀缺。3D打印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项先进技术,因此需要大批掌握先进计算机、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集成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生物3D打印还涉及到生物材料、生命科学、医学等学科。市场上复合型人才较少,团队建设和人员招聘的资源较少。
  
    2.龙头企业少。我市3D打印年收入超亿元企业中只有先临三维1家,其他企业基本在几百万和几千万,同时大部分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仍处于技术研发阶段。 

    3.政策已经聚焦但尚未发力。尽管杭州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活力之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29条明确指出“推动以3D打印为代表的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积极培育以3D打印为重点的服务型制造业,推进制造业集聚区加快建设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对本市制造业企业委托我市区域内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开展3D打印服务的,按照其合同金额给予30%的资助,每家企业年资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对支持3D打印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到目前为止,该政策相关内容还未有细化措施,尚不能落地。 

    4.行业应用推动力度不足。3D打印产业的应用市场不断拓宽,目前已深入教育、医疗等领域,但由于产品还处于推广阶段,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还处于观望阶段,鉴于责任和风险,还没有制定创新型措施加以推动。 

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1886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025号

Designed by wanhu